粤东有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梅州。梅州市管县的光辉历史,可以形像地浓缩为“456”工程:
一、4——四个梅州。具体内容恐怕华罗庚才记得清了,反正都是大家抄来抄去,搞不清到底是谁的东西!但论数量确实很振奋人,看难兄难弟汕尾已够胆大的,也只敢提再造一个汕尾。惠州比梅州发达得多,资历也老得多,可省委汪书记圣明,也仅要求建设一个惠民之州。而梅州一下子要翻四番,同时建设四个梅州,大概是要合并河源,还有省外的赣州和龙岩,莫非真的要成立客家省?倘若如此梅州市区的人该不会再选择逃离吧!同理,梅州市区的美女也不用上山采茶了吧!
二、5——五大王牌。珠三角从来不玩什么牌,经济建设只有“走出去请进来”实打实的一招,梅州到底麻将文化底蕴厚重,居然把市场视同牌场,而且出手非凡,啪啪就是五张牌,而众所诸知,牌场经济不过是虚拟东西,核心是你输我赢,不是创造财富,而是掏空别人的口袋,显然与科学发展、和谐社会的主旋律背道而驰,因此梅州只要沉迷于牌场经济,无论还有多少牌,都是拿粤东北的前途当赌注,当然梅江区坐庄抽水渔利总是赢家,但梅州各县人民被陪绑上阵,恐怕就要心惊肉跳了。
三、6——“六都”工程。北京是六朝古都,梅州市区则要打造现代“六都”。
第一、“足”都。足球之乡的简称,原指梅县地区,本来应该叫足乡,球王李惠堂就是五华县的,但现在一切都为了突出梅江区,为了与时俱进就定名足都好了。平心而论,这个工程难度不大,过去一个兴宁县就出了六名响当当的国脚,而梅江网民还证明兴宁五华是最差的,因此即使按平均数计,梅州市七县一区至少可产出48位国脚,看来中国足球队由梅江区包打天下是指日可待了!美中不足是“足”字可能引起歧义,如什么足浴、桑拿之都,但反过来又可能产生意外的收获,所谓有心裁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荫,如果真的不小心成了足浴之都,那梅州的绿色崛起就可以得来全不费功夫,正是求之不得的好事啊!
第二、“书”都。就是读书人的地方。梅州市曾经是文化之乡,因此建设书都还是有老本的。不过现在的嘉应学院招生越来越困难,但听说东山中学却发展很快,还是什么全国最大的教育基地。其实一昧求大未必是好事,东山中学名气不就反而越来越小了吗?集中了全市的资源,今年高考居然还不敌兴宁一中,说明读书这事儿是硬打硬,实打实的,抢靠要是行不通的!希望东山中学不要因为钱途而输了前途!建设书都的不利因素是谐音不详,但梅州市区人是决不会介意的。因为梅州市本身谐音就是倒霉的意思,就像现在又搞个新开发区叫畲江,客家话读蛇,普通话念邪,横竖都不好听,但梅州市人还是无所谓的,这是一种彻底的唯物主义精神,梅州市人是不怕鬼神的,他们的身上都有哲学家的气质!
第三、“狗”都。就是狗肉之乡的意思。这可是水到渠成的事了。满街都是狗肉店,到处都是狗肉招牌,连客家菜都得退避三舍,这说明狗肉经济在梅江区的地位是何等的重要!确实具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而据网讯,国内另一个狗肉之乡远在北方,梅江区正好与其遥相呼应,以中国强劲的内需,只要大张旗鼓开发好南方市场,就会形成独一无二的狗肉产业,说不定连梅县机场也会因为狗肉经济带动而咸鱼翻生!当然狗都的名声有点不雅,但从当前梅州市区的情况来看就不要顾忌那么多了,发展才是硬道理,至于叫什么,就像姓资还姓社根本无须去讨论。而且凡事总有得有失,又想做婊子又想立牌坊的事是不可能的。而且狗都这个名字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一旦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梅州市还能改过来,那时就叫犬都,把杀狗说成养犬,不就可以来个金蝉脱壳,把自已全身漂白吗?
第四、“金”都或者“蜜”都。当然不是黄金之都或者甜蜜之都,所谓的金柚之乡或者蜜柚之乡而已。其实这个金柚就是沙田柚,原籍还在广西,梅县人移植过来后,就便成自已的专利了。为了隐瞒这段拿来主义的历史,还发动全城大讨论,最后隆重决定把沙田柚更名为金柚,如此点石成金,移花接木的本领确实是高,实在是高!但那个又穷又小地方广西沙田人恐怕就有苦难言,后悔莫及了,这也正应验了所谓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老话! 但个人认为无论金都或蜜都工程都是烫手的山芋。因为历史总是有传承的,张冠李戴也好,改头换面也好,金柚或密柚其实还是沙田柚。如有好事者追根溯源,梅县恐怕不得不揭开沙田柚之乡的老底,简而言之就是沙乡,与时俱进就是沙都!这可不是什么好名声,一旦流传开去,梅州市区人可就要赔了夫人又折兵了。第五、“牌”都。前面已经谈了些,这可是梅州市内外人民众望所归的。梅州市区的牌桌文化源远流长,绝对是粤东北的龙头。本人家乡是梅州网民眼中的小县,民风原本极为纯朴,根本没有梅县那种打麻将的恶习,后来承蒙梅州市管县春风,麻将文化席卷而来,从市刮至县,连镇乡村都无法幸免!现在本论坛有一个疑被御用的姚博士出来摇旗呐喊,发贴时竞把梅州市的发展当打牌,请问是不是赌红了眼啊,是不是非要把粤东北彻底刮光、输光?而种种迹像表明,梅州市确实正在进行一场豪赌。首先是有了大笔钱,从省政府讨来了十亿巨资,全砸向一个小小的乡镇那真是一笔惊天的大赌注!其次是把现在的梅州市区也押上去了,名义上搞新开发区,实际上是迁“都”的第一步,梅江区本来就地广人稀,无论迁都成败,梅州老城的衰败都是必然,对此本人已专门发贴《梅州市区的房子为什么越来越便宜?》,希望梅江区人能明白本人的好意!
第六、“桥”都。但不是侨都,虽说是华侨之乡,但现在的中国比国外许多地区还富裕,因此叫侨都意义不大。之所以叫桥都,全是因为梅州市区人喜欢过河拆侨!且看自市管县以来,梅州市动辄打着粤东北中心和世界客都的大旗搭桥唱戏,得到了空前的票房收入,垄断了主要的资源,但绝大部份都用于自肥原梅县那一亩三分地,而下面的县级经济则几乎被完全截流、被不断抽空,结果还被诬为穷鬼拖后腿,像五华县。但谁是人谁是鬼,在阳光的照射下就最清楚不过了。不过梅州的过河拆桥也并非一无是处,从经济增长角度,建桥是GDP,拆桥又是GDP,所以梅州作为过河拆桥之都,其经济的增长理应在广东傲视群雄,比人家高一倍以上,为什么才达到平均速度,这个数据是从哪里来的,是真还是假呢?各位如有兴趣,不妨直接到梅州各县走一走看一看就清楚了,也希望世界客商能下来走一走,七个县的状况才是粤东北最全面的写照!最后顺祝世界客商大会顺利进行,请客人们多喝一点兴宁的珍珠红和五华的长乐烧!
梅州市各县市管的生存状况和省管后前景分析:
一、大埔。完全被边沿化,是梅州市建设客都的主要掠夺对象,是市管的主要受害者。但大埔人独立精神是粤东北最强的,人文资源也最丰富,是广东的香格里拉和客家人中最优秀的群体,只要省管后完全可以把大埔牌擦亮,仅旅游一项即可把原梅县所在地压得抬不起头来。
二、平远。市管的主要受害者,属于粤东北的弱者,是梅州市迫害兴宁的陪葬品,仅206国道改道就让其花了很多冤枉钱,走了很多冤枉路,由此可知平远的痛苦和无柰,长期处于敢怒不敢言的状况。省管后将重新获得希望。
三、丰顺。完全被边沿化,市管的重要受害者。粤东北中叛逆精神最强,历史上不归属梅州,认同感极差,省管的愿望强烈。随着客都迁都工程的启步,丰顺将成为继兴宁后梅州市又一个眼中钉。
四、五华。完全被边沿化,市管的主要受害者和梅州市区人眼中最看不起的穷鬼。但由于地理位置原因,与梅州市区直接摩擦较少,五华对梅州市不满主要选择用脚抬票,他们中的优秀儿女大多出走他乡,出于打压兴宁的战略,梅州市对五华的态度已从完全蔑视转变为挑拨离间,但只要实行省管,无论梅州市区走那条路,兴宁、五华和丰顺最终都是其肉中刺。
五、兴宁。完全被断源绝流,被釜底抽薪,是市管的最直接、最大和最长期受害者。由于市管前兴宁经济地位、交通位置及在粤东北的影响力,梅州市市管的首要工作就是不择手段、不遗余力打压兴宁,以此来巩固和加强所谓的中心城市地位,因此成为广东省市管县无恶不作的典型,而且有充分的迹像表明,在兴宁实行省管前,梅州将对兴宁采取更加致命的袭击。
六、蕉岭。是市管的受害者也是受益者。态度不明。但梅州迁都工程将抛弃其利益,省管后凭借自身实力和人文资源将与原梅县形成激烈的竞争关系,曾经的利益同盟自然解体。
七、其它。市管的受益者,也是省管的坚决反对者,不必多言。
梅州绿色崛起要推翻三座大山
第一座山,地理山——客观上的山。梅州属粤闽赣边区,山重水复,山高路远。客家先人涉过千山万水迁徙到此,恐仅是为了安身立命,除此之外实在是别无奢望和选择。在这种人类暂时无法改变的自然环境下,期望承接大规模的产业转移脱离实际,拚资源走高能耗发展道路不可持续,建设大城市甚至特大城市的想念更是头脑高烧引起的狂热和躁动。因此梅州市政府提出绿色崛起的战略倒不失清醒和理智,但正如省委汪书记指出这是一条艰辛的探索之路,回顾历史也是客家古往今来的坎坷命运。梅州市如果真的志存高远,非要充当世界客都,那就不妨以以色列的腾飞为鉴或者向浙江义乌取经,否则一昧地步人后尘、拾人牙慧或者战天斗地,愚公愚山,粤东北要走出大山好难!
第二座山,市管县——制度上的山。梅州市是省内市管县以来行政区域唯一没有调整的孤例。由于建市之前本非粤东北的经济和交通中心,市管后主要通过行政强权野蛮搬迁和抢断辖内重要资源,如国道、机场和铁路场站不一而足,通俗地说就是吸血式的发展。这不仅严重动摇了县域经济基础,且由于梅州市区区位先天缺陷,又导致了粤东北的重心更加远离珠三角辐射源和人口中心,进一步缩小了市场空间,导致资源配置极不公平和极低效率,形成了市区占尽资源不发展,县域被断源截流难发展的倒行逆施和恶性循环,与科学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背道而驰。据权威部门统计,目前梅州市是省内唯一常住人口少于户籍人口的地级市,说明粤东北人民已严重丧失发展信心,纷纷选择逃离。因此梅州市必须顺应大多数人的诉求,突破市管县专制,解放县域生产力,否则总是一梅障目和一梅独放,那集中粤东北五百万人资源建设的四个梅州和世界客都,就是假公济私,不过是为原梅县境内不到一百万人口的梅县、梅江区、梅州市直和蛇江镇打造四口小天井而已,到头来粤东北剩下的四百万人民要走出大山更难!
第三座山,闭关自守——思想上的山。作为梅州和河源两市唯一没有省界和市界区域,梅州市区(含梅江区、梅县)酷似粤东北老围屋,小农意识可谓空前绝后。最典型的例证就是打造所谓的闽粤赣交通大枢纽。而众所周知,闽粤两省沟通以沿海为主,山区之间的梅坎与广梅汕铁路其实是扶贫项目;赣粤两省的大动脉则在河源交汇,不过梅州市的兴宁县也曾有机会,它本来有国道、空港,几百年来就是两省的门户,可梅州升为地级市后却迫不及待将其铲除,然后缩入一穷二白的蛇江老林中守株待兔,长期潜伏,几乎耗尽了粤东北几十年来发展资金、机遇和精神。但大浪淘沙,任凭梅州市区精英机关算尽,在不可阻挡的历史发展洪流中,蛇江这个梅州市甚至是广东省最大的交通泡沫终于还是回到了远山驿站原型,而那纵横交错层层路轨,无论怎么看,却更像粤东北旷野中骄横跋扈的四角雕楼,壁垒森严地守护着梅州市区那一亩三分地,确保它能够强买强卖将厚黑进行到底,逼使粤东北大多数地区更加封闭和贫困。因此,梅州市如果真的以客家发展大局为重,就必须彻底地破除山寨意识,拆除围城,内外开放,循序渐进,支持具有相对区位优势的兴宁、五华和丰顺率先发展,否则闭关自锁,敝帚自珍,刻舟求剑,同室操戈,粤东北要走出大山难上加难
客家围龙屋申遗,梅州掠夺兴宁资源的又一佐证.
客家围龙屋以梅州的名义申遗,是百万兴宁人们的耻辱,兴宁是围龙屋中心地带,现在梅州市拿资源申请了,省管县后,兴宁就不能申请了.
从206国道改道,飞机场搬移,无不体现了梅州贪婪无耻的本性,同时也说明兴宁政府的无能与懦弱.
客家兴宁围龙屋
广东客家兴宁民居建筑极具特色,兴宁古老的客家民居有各种方、椭圆形、半月形土楼,还有四角雕楼、围寨等客家特色民居建筑,特别是造型独特的围龙屋,是中国民族建筑艺术的一朵奇芭。
兴宁客家民居建筑中最有特色和影响力的,是集中原宫殿式、府第式、四合院式于一体的“围龙屋”。广东粤东兴宁等地所特有的客家“围龙屋”建筑艺术独具特色,是中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被国际建筑学界誉为中国民居建筑的五大特殊形式之一,是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粤东兴宁,是兴梅地区围龙屋群的中心地带,其规模、数量、形态,在中国甚至是世界上都是独树一帜的。围龙屋是广东兴宁最独特的特色旅游资源。
兴宁的“围龙屋”建筑,是最富广东客家建筑特色的一种古客家民居建筑群。 “围龙屋”一般墙基有灰沙粘土卵石夯筑,有冬暖夏凉的优点,规模较大,造型独特,建筑设置具有古代宫廷建筑遗制的色彩,集中反映出客家人的历史文化内涵。被誉为世界上最宏伟壮观的“土宫殿”。一般普通的围龙屋占地8亩、10亩,大围龙屋的面积已在30亩以上,建好一座完整的围龙屋往往需要几年、十几年,有的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一座围龙屋就是一座广东客家人的巨大家族堡垒。围龙屋始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客家人采用中原汉族建筑工艺中最先进的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的技艺,设计与建造融科学性、实用性、观赏性于一体,显示出兴宁客家先人的出色才华及高超技艺。兴宁围龙屋一般座北朝南、依山傍水,在建筑上围屋的共同特点是以南北子午线为中轴,东西两边对称,前低后高,主次分明,坐落有序,布局规整,有方、圆等形式。标准传统的围龙屋整体布局是一个大圆形,屋大门前有禾坪、半月形池塘、照壁,和正堂后的弧形“围龙”组合而成。围屋前低后高,多层次的天井,有利于通风、采光和排水。特别是地下排泄渠道清污隔离的科学性堪称建筑史上的典范。大门前的禾坪供晾晒、活动和乘凉。池塘蓄水防旱防水、养鱼及净化污水,塘泥肥田,是一个科学的自给自足的小自然生态圈。工艺比较考究的围龙屋的柱、梁、窗、枋上雕绘精美的花鸟山水、飞禽走兽等、栩栩如生,青砖铺地,花岗岩石料的柱子、台阶、显得浑厚大气,古色古香,十分典雅壮观。兴宁的围龙屋布局、式样多变,除了典型的半月形围龙屋,还有棋盘式带走马廊的围楼式围龙屋、有四角带碉楼的围龙屋、有带杠式的围龙屋、还有并蒂莲式的一大一小中间连通道的主次分明的围龙屋。
围龙屋是反映客家人在南迁过程中“族聚而居”的特有的民俗建筑文化象征,它直观地反映了广东三大民系之一的客家人在特殊环境中特有的生活方式、习惯,是粤东客家民情风俗的一个缩影,同时也是一座座具有客家建筑文化成就的的文物古迹。
兴宁围龙屋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不仅是一个独特的家族堡垒,也是一种客家特有的建筑艺术奇观!尽管它仍被尘土侵蚀而斑驳,但却以它特有的魅力,向世人展现出兴宁的客家人文建筑文化。
、从历史看。所谓
梅州中心的说法是断章取义。兴宁、五华和龙川的历史都比梅州市区悠久得多,连平远都是它的老前辈。这就很自然能够理解,为什么在粤东北地区只有兴宁老酒、长乐烧、牛筋糕等名优特产,却偏偏没有任何梅州市区的东西,对此本人也深感遗憾,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梅州市区作为后生代,在风土人情方面实在还欠缺些时间的发酵和累积。因此正如网友举证,不是梅州市区,而是五华、兴宁和龙川才是粤东北客家真正的核心地。
2、从语言看。标榜梅州市区的客家话最正宗是自吹自擂。本人接触过很多地区的客家人,包括东南亚华侨,发现兴华片(兴宁、五华)的口音语调才具代表性,尤其与原惠阳地区的客家话非常接近,大家交流起来既自然又顺畅,相比之下,梅州市区的客家话实在是过于特殊,显得突兀了些,男士说出来尤其令人别扭,在沟通方面常让人比较生份,所以尽管有中央电视台这个巨大的平台作宣传,梅县话仍然无法产生什么影响力,反倒有点像外国语学院的小语种。
3、从地理看。首先确定观测点。比如有网民提出梅州市区要以福建为中心,甚至个别还提出建立客都省的建议,对此本贴暂不考虑,只是立足现实,以珠三角为始发地。很明显,梅州市区处于粤东北的封闭内陆位置,在它的前面存在五兴龙地区(五华、兴宁、龙川)巨大厚实的扇形屏障,纵深达150公理以上,地理位置上属于末梢,根据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常识,它在接受外向型经济辐射时,存在无法克服的成本高企劣势。只能依靠行政权力倒行逆施。同时,从人口分布角度来看,五兴龙地区占了粤东北的绝大多数,梅州市区也明显处于劣势。正因为如此,解放后国家、省里或军队在粤东北的设施几乎都集中在兴宁或龙川,而不是梅县,这在计划经济时期都是经过最严格论证和审定的,具有很强的权威性。
4、从交通看。梅州市管后一直不遗余力打造区域交通中心,应该说通过行政手段抢占资源,在硬件上完全达到了目的。但问题是由于它本身并不是真正的中心,这些设施共同命运就是高投入低产出。206国道迁往梅州市区后,不仅对兴宁交通和经济形成了直接和重大打击。也使粤东北失去了江西入粤的门户,使本来就已封闭的梅州市更加封闭,本来就小的市场更小。又如梅县机场,本身已偏离了客源中心,揭阳机场启用后,完全失去了存在的价值。还有蛇江的这个交通枢纽,虽然地处广梅汕和梅坎铁路交汇点,但由于原来设计的败笔,又随着夏深铁路的开通,这两条铁路也实际上成为鸡肋,甚至可能像梅县机场那样成为负担,也许将来要改作梅州市区一县一区的市内铁路了。特别须指出的是,那条广梅汕,梅州市虽然为此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但却失去了京九九,其实是梅州市区为一梅之利,让粤东北丢了西瓜拣芝麻。揭梅高速在汕头网友眼里好像只看到了猪车和警车,这当然有点夸张了,但经济效益倒挂却是不能回避的事实。
5、从文化看。这是梅州市长眼里梅州仅有的东西。其实梅州市区的文化固然有一定底蕴,也作出了不少贡献,但总体而言是过于高看,就像有专家评论是泡沫化了。其实梅州市区历史上并没有出现什么特别出名的学术大家,声名显赫者多半应归功于近现代政治上的光环,这是与五邑地区的名人所不能相提并论的。如果非要推出其中的代表,也许蕉岭和大埔的名人更经得起时光的检验,即使是兴宁的史学大家罗香林,说到底人家还是客家学的始祖,开拓了一门学科的先河。此外,梅州的文化名声还沾了五华人和兴宁人其同打造的足球之乡的光,很多时侯是靠后者的传播上位了。
6、从经济看。梅州市区这个中心更是八字没出一撇,火电已是无法持久的了,仅靠五叶神的前途实在让人担心。蛇江工业区选址还是抱梅守缺,本质上看还是不变应万变,属于现代版的守株待兔,在梅州蛇江上的刻舟求剑,因此与其说是什么打造新税源,不如说是自我救赎的遮羞布,更像是梅独路上走到黑那最后的豪赌和疯狂,只是我们还得十分小心其余毒扩散,别让它成为分裂粤东北(包括梅州市区)的恶之源。而梅州所谓的上市公司,也许只有塔牌和明珠才有生命力,但是那个出尔反尔的ST公司,已经严重影响梅州市和客家人的诚信形像了。
所有方方面面的事实都说明,梅州市区不是他们异想天开的什么中心。事实上国家、省里从来也没把它当作什么中心。粤东北在解放后就叫兴梅专区,后来还有行署迁往兴宁的动议。市管前兴宁的繁荣兴旺,市管后兴宁的没落并导致粤东北的败落就是最好的例证,梅州市各县人民选择逃离也是最好的例证。梅州市区这个东东就不要自娱自乐了,不要恶导全省全国干部群众了,不要继续祸害粤东北老百姓,影响地区的长治久安了.
城市定位决定其发展程度,兴宁当初就应当尽全力与梅县争取升地极市,否则,就应立即谋求独立成市(或省辖),分离出梅州市。城市的定位对一个地区的发展具有相当深远的影响力,可以说是决定性的,大家看得到广东以前很多的小城镇因为升格地级或省辖,现在基本都发展起来了,而且进入了快轨道,但在当年,谁能想像得到此景?
在当前,兴宁人如若不放开手脚为地区的长久繁荣谋福利,定位仍是普通县级的话,必将会更加难以追上其它城市的发展速度。只因为格局太低,你只是县级,兴宁输就输在这里,其它都是次要的
自梅州设市后,不以兴宁为发展重点,更甚至弱化兴宁的历史影响和污蔑兴宁的商业环境是兴梅地区整体发展缓慢的最大错误.
凭梅县,绝不可能拉动整个粤东北地区发展,设市二十年已经可以说明此问题,再过十年也一样.
历史证明,不重视兴宁,粤东北谈何讲迅速崛起??没人气之地,你能崛起??
放着兴宁那么大的盆地不发展,却跑去畲江那边炸山地建工业区,原来有钱是可以这样使用的,
作为百姓,我简直无话可说.
面对梅州市几十年发展如同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的历史,我们不得不承认当初这个地级市的选址和后来很多时侯的奋斗历程,是一种违背客观规律的倒行逆施。
第一、首先选址极不科学。现在的梅州市区根本不应成为市政府所在地。因为市管前它只是梅县地区的几何中心,但绝不是经济地理中心。拿几何中心来说事要么是恶导要么是一种无知。比如上海就不是中国的几何中心,而事实上它却成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当年粤东北的中心毫无疑问就在兴宁,商贸,工业、交通、人口都是中心,还有众多的军民两用的设施如机场和广州军区后方医院等,也有设施规模相当于一个县城的省特大型企业四望障煤矿,又还是穿越梅县兴宁老隆,横贯兴宁城乡的梅隆铁路局所在地。更重要的是,以省城为出发点,兴宁比梅州市区任何一个地方都有更靠近珠三角的优势,这对于本来就已经地处广东末梢的粤东北而言,可以大大节省弥足珍贵的发展成本。不要小看这些成本,惠州就不过比东莞差一点点地利,发展的落差已经非常明显。因此后来的成立的地级选址无不特别重视位置,河源、清远和云浮莫不如此。梅州市区成为地级市的唯一理由就是它的人文相对优势,对此本人决不否认,也十分敬佩,但它也只是一种历史。事实上市管前兴宁的大学生从数量到质量已明显赶超梅县,以县为单位,广东各高校学生人数差不多最多的就是兴宁人。而后来梅州足球之乡的盛名,原因多半也是因为兴宁籍的国脚在争光添彩,这些事实都说明,改革开放初期兴宁是粤东北名符其实排头兵,比梅县的地位要重要得多。计划经济的后期就有将梅县地区行署迁往兴宁的设想。也大概是上述原因,老省长朱森林才挥笔为兴宁题词“粤东宝地”。
第二、梅州市大部份时期的发展思路错了。对此不妨分析一下1994年来梅州市发展战略的头等大计“希望在山”。梅州市山多地少是事实,无农不稳也是常识,倘若把农业作为基础工程来抓亦无可厚非,但上升为发展的核心要务就是一叶障目,不见森林了。实际上此前的市领导本来是把发展工业作为重中之重的,连当年兴宁的县长书记都是从厂矿企业干部中精心挑选。现在的梅州市领导也是把工业区建设作为首要任务的,实际上还是回归到最初的起点,然而经过这样一个轮回,折腾,梅州市已白白损失了十多年的机遇,而这还正恰好是中国、广东经济高速腾飞的期间,梅州落后的基础自然就根深蒂固了。
进一步分析研究和分析,无论是粤东北中心选址还是后来的发展战略,归根到底都是源于闭关自锁、孤芳自赏和一梅独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