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时空 首页 热点 查看内容

感受百侯时光流转的古韵

查看: 1586| 评论: 9| 收藏:0

发布者: 管理员小S | 发布于:2013-2-20 20:01

楼主
        百侯镇位于大埔县东部,距县城湖寮11公里,省道茶上线贯穿其中。
  车子进入百侯不久,记者发现,每隔不远,就能看到依山而建、或大或小的客家古民居。这一座座家宅第院,或古朴大方,或威严挺立,或中西合璧,顿时将我们带入了客家风情画卷中。据镇政府工作人员介绍,在百侯,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建筑就有120多座,它们中既有官宦富商的深宅大院,也有各式各样大小祠堂和中西合璧建筑群落,是迄今为止国内发现官厅古民居最多的地方。

进入 范彬 文章参与讨论


鲜花

鸡蛋

握手

雷人

路过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范彬 2013-2-20 08:50 沙发
       从镇政府出来,步行十来分钟,记者来到堪称百侯最美古建筑的肇庆堂。不巧的是,现常住于此的屋主后人杨振昌和杨振坤两家人均外出。镇政府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百侯绝大多数的古民居都有人居住,故能保存较好。等候之余,记者站在较高处端详这座大宅,发现其主体是一座二进四横石砖瓦结构的客家传统建筑,另有一座西式回字结构的两层洋楼作为附楼,一中一西相映成趣,独具特色。据介绍,肇庆堂建于1910年,由侯南村人杨敬修的三子杨荫垣、四子杨俊三合建,杨荫恒20岁到汕头经营药材,终成一代富商,便与杨俊三回家建房,建房时大部分的石材、木料都是从海外购进的,并从福建、江西、潮州请来精于建筑、雕刻、绘画的师傅制作“四雕一画”(泥雕、瓷雕、木雕、石雕和梁画),历时三年,花耗银元无数终建成。说话间,杨振坤闻讯归来,记者得以入内参观。虽然肇庆堂外部已经破旧,但内部保存较完好,横梁上精美的绘画、屋顶上罕见的彩色陶瓷饰物、墙柱上精致的雕刻、镶嵌在屏风门上历经百年依然透亮的彩色意大利玻璃等,都足以让人细细观赏。除了精美的建筑艺术,堂内最引人注目的,当属两块不同凡响的横匾——国民党将军张发奎所书的“肇庆堂”和军阀陈炯明所写的“人登寿域”,足见当时杨家的鼎盛。
引用
范彬 2013-2-20 08:51 板凳
      据介绍,古代的百侯,人杰地灵,文风鼎盛,人才辈出,在清朝共考取进士23人,钦点翰林5人,文武举人134人。近现代的百侯,清末即废科举办新学,在1923年便创办了教育学家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实践基地之一”私立百侯中学。从古镇走出上将1人,中将4人,少将6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高等院校正副校长12人。清末民国初,各房姓均有学堂、私塾、书院,现在的百侯幼儿园于1933年开办,是全国最早创办的农村幼儿园,百侯中心小学也有100多年的历史,可见百侯文化底蕴之深厚,教育氛围之和谐,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称之为“文化为公,百侯精神”。
  “一腹三翰林”便是百侯人追崇读书的体现。据记载,清朝康熙年间,侯南村人杨之徐中举前常往茶阳城里访师会友,偶遇一位奇丑无比、年近十八还常遗尿的饶氏女子,杨之徐不嫌其丑娶其为妻,饶氏生下三个儿子杨缵绪、杨黼时、杨演时都高中翰林,于是“一腹三翰林”传为佳话。乾隆十二年,乾隆知杨缵绪为官清廉,赐款为其建九厅十八井的府第。杨缵绪建通议大夫第时,另在左侧30米处建兰台书室,供子孙及村童读书。杨黼时和杨演时辞官回乡后,教子侄、村童读书。杨缵绪的三个儿子,两个中举,一个副榜,杨黼时的四个儿子全部考中举人,荣称为 “同堂七魁”,御赐“七叶衍祥”的匾额。
引用
范彬 2013-2-20 08:52 地板
       百侯“三十六巷,巷巷都一样”远近闻名。它记载了侯南村庄从起源到成形的历史,向人们展现最原汁原味的客家传统生活风情。
  最初的三十六巷,每条巷道都统一铺筑鹅卵石,两旁墙体底层都是用鹅卵石砌成,规格统一,形状相似,外地人走进去,仿如进入时光隧道,又或一座迷宫,很难走出去。不过,经过千百年的变迁,为了适应村民出行需要,不少巷道的鹅卵石路面被改成了水泥路,但三十六巷的村民大多还居住在古民居中。穿行其间,不时可以看到挑担而过的村民,看到老屋前聚坐在一起边摘菜边聊天的村妇,看到巷道间奔跑玩闹的孩童,以及守在院子里的大黄狗……这里的一切,似乎脱离了我们熟知的现代生活,时代的年轮仿佛转回数百年前,炊烟袅袅,男耕女织,鸡犬相闻……
  古朴的田园生活,让百侯众多传统民俗风情得以保留和延续,如广东汉乐、鲤鱼灯舞、五鬼弄金狮、软布龙、竹板歌、武术等,每当有节庆,这些节目常常被搬上舞台,让人大饱眼福。与百侯民间艺术同样出名的,还有百侯特色小吃,而其中最有名的,当属百侯薄饼。百侯薄饼又称锦囊藏宝,在大埔百侯等地已有200余年历史,是“一腹三翰林”之一杨缵绪从北方带回家乡的一种小吃,经过民间多年的仿制、改进,演变成今天风味独特的百侯薄饼。除了百侯薄饼,百侯忆子粄 、笋粄 、老鼠粄 、五香牛肉干等同样深受大家喜爱。
引用
客家小妹 2013-2-20 09:06 1#
古朴的田园生活,让百侯众多传统民俗风情得以保留和延续,如广东汉乐、鲤鱼灯舞、五鬼弄金狮、软布龙、竹板歌、武术等,每当有节庆,这些节目常常被搬上舞台,让人大饱眼福。 引用
本山大熟 2013-2-20 11:00 2#
支持 引用
流光溢彩 2013-2-21 09:13 3#
么图 引用
紫笛悠扬 2013-2-21 09:49 4#
楼主是百侯镇的吗? 引用
范彬 2013-2-21 10:09 5#
回复 紫笛悠扬 的帖子

不是、只是当时去过。。 引用
梅花山人 2013-2-21 14:24 6#
本帖最后由 梅花山人 于 2013-2-21 14:24 编辑

好介绍;曾经在百候小住过几天,朦朦胧胧的记得那是人文深厚的好地方,也见到过一些什么第什么第的老宅子,就是说不上一二来,遗憾呀;期待先生能有更多更祥细的介绍,最好上点图来加强加深读者的印象;献花 引用

查看全部评论(9)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返回顶部